
那个首创的画布式 AI 产品,要做下一代知识社区的 OnlyFans
那个首创的画布式 AI 产品,要做下一代知识社区的 OnlyFans在 24 年 4 月,我们第一次得知了 Flowith 这个产品,随后便被它创新的交互模式与独特的 AI 生成工作流的 Oracle Agent 所吸引。创始人 Derek 在社交媒体上的帖子也非常振奋人心。与特工们气味相投,有种理想主义的极客风格。
在 24 年 4 月,我们第一次得知了 Flowith 这个产品,随后便被它创新的交互模式与独特的 AI 生成工作流的 Oracle Agent 所吸引。创始人 Derek 在社交媒体上的帖子也非常振奋人心。与特工们气味相投,有种理想主义的极客风格。
2025年被很多人视为 Agent 之年,确实值得多关注。今天分享的这篇,应该是全网关于Agent话题最深入的讨论了,大概没有之一,从前沿研究、交互设计到产品落地,全文超过三万字,一篇看明白。
「2025 年,我们可能会看到第一批 AI Agent 加入劳动力大军,并对公司的生产力产生实质性的影响。」——OpenAI CEO Sam Altman
2024 年,我花了相当一部分时间在研究多智能体系统,主要是 AutoGen,一个用于构建 AI 应用的 OSS 框架,并为此写了一本书《Multi-Agent Systems with AutoGen》。
芯片强者AMD最新推出科研AI,o1-preview竟成天选打工人?! 注意看,只需将科研idea和相关笔记一股脑丢给AI,研究报告甚至是代码就能立马出炉了。
AI Agent 会是未来吗? 对于科技行业的从业者而言,很多人每天既为新技术的突破感到兴奋,又因自身和行业前景的未知而焦虑,尤其是最近一轮裁员风暴,更为整个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没错,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位 AI Agent,很有可能成为你未来的专属求职小助手 ~ 因为它不仅可以帮我们筛选合适的工作,还可以直接帮我们投递简历!下面先让我们看看 Twitter 上大佬 el.cine 分享的过程:
发表于昨天的论文《Agent Laboratory: Using LLM Agents as Research Assistants》对于科研界具有划时代意义,过去几周才能完成的科研任务现在仅需20分钟到一两个小时左右(不同LLM),花费2-13个美金的Token即可完成!
万字长文盘点 2024,展望 2025 2024 年,大语言模型(LLM)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让我们一起回顾过去一年中这个领域的重大发现,梳理其中的关键主题和标志性时刻。
AI Agent 是我们紧密追踪的范式变化,Langchain 的一系列文章对理解 Agent 的发展趋势很有帮助。在本篇编译中,第一部分是 Langchain 团队发布的 State of AI Agent 报告。